不久前才知道它、看過它,有一種相逢恨晚的感覺,如果早點看過,也許在面對一些人和事的時候,心境會有所不同。
本來對日劇和愛情劇的興趣不大,但《情書》肯定是值得一看再看的佳作。如果說動畫電影《秒速5厘米》始終令人難以釋懷,那麽《情書》或許讓人更豁達;更懂得看開一點、放開一點。
為什麽?因為沒看過《情書》的話,就不會知道,真正的喜歡或愛意,是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傳遞、表達、收藏和懷緬。
悼念
有些畫面,第一次看時感覺不大,但反覆再看,愈覺有韻味,例如渡邊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樹墓前一幕︰白雪灑在黑色外衣,她雙手合十、眼光專注地凝視。
掃墓這個情節,看似與後面的故事關係不大,實則反映了追悼死者的兩種態度。或像博子那樣,借助漫天輕雪,寄托沉重哀思。又或像當天出席的朋友那般,大家相聚痛飲爛醉一番,彷似一場歡樂派對。就連藤井樹的父親也覺得應該如此,因為他覺得兒子也喜歡看到大家高高興興的。而藤井樹的母親則假裝身體不適,讓博子開車帶她提早離開。
正如博子在車裡問藤井樹的母親︰「為何每個人都好像各懷鬼胎似的呢?」對呀,他們到底在做什麽?在追悼儀式上嘻嘻哈哈一番,是對逝者另一種方式的紀念,還是其實已放下了,不再感到悲痛?
不得不提的是,配樂《His Smile》完美地襯托戲中場景。《His Smile》那沉實的鋼琴聲響起,博子躺在雪地,感受未婚夫遭遇山難臨終的一刻,沉溺於思緒。乍醒,她匆忙拍拍身上的雪,快步走下山坡,這時鏡頭拉遠,在茫然雪地,直至博子變成一個小黑點。
人的一副身軀,軟弱、渺小得微不足道,唯有感情,強大得足以與天地抗衡。
《His Smiles》到了中後段,就是博子在墓前悼念那一幕,這時音調變得空靈清澈,恍如教堂演奏的聖曲,在心靈深處迴響。
追尋
喜歡一個人,會想知道更多關於她的過去,回到她小時候曾去過的地方,走一遍她曾走過的足跡。雖然無緣參與她過往的人生,但可以透過追憶,跨越時空地感受。
小樽,北方的城填,距離神戶很遠
船見坂
博子向小樽「藤井樹」寄出的「天國之信」,千里迢迢,來到了這個城鎮的一個小街區。揚起的音樂是《Letter of No Return》,悠揚的提琴聲,伴隨着信件,送到了女藤井樹的手上。
追尋回憶的路從這裡出發,結果或多或少都令人意外……
「我所認識的藤井樹,並不是你……他在兩年前……我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,只不過有時會想起他。我想他可能在某個地方,努力地奮鬥着。」
這時配樂是《A Winter Story》,節奏較明快,感覺也較開朗,很有一片白色晴冬的意境。
如果愈是追尋,愈發現自己只是愛的替身,使自身的價值受到動搖。那麽,還是不顧痛苦,繼續追尋下去嗎?
設想一下,如果博子這時追過去,和女藤井相認,彼此談論起往事,包括男藤井的死,使所有事情在對話之中真相大白……那麽這電影就不再值得看下去,因為這樣一來,就大概不會有女藤井通過寫信來挖掘記憶、回中學拍照、遇到圖書館學妹的事,最後也當然不會找到男藤井在借書卡為她畫的素描畫。
所以,錯過了,反而成就另一段更動人的故事。這次擦身是整個電影的「轉捩點」,故事的主角從博子過渡到女藤井。在之後的情節裡,女藤井的戲份佔了大多數,就連電影的最後一部分都是由她來作結尾。
你好嗎? 我很好
博子對着山遠方的山峰,痛徹心扉地呼喊着男藤井,同時借助回音,自己問、也回答了自己。
在千里外的小樽,女藤井在病榻上半夢半醒之際,作出同樣的問答,是憶起中學同班的男藤井?還是感應到博子的呼喊?
之後,兩人的一問一答更恍如時空交錯、心靈相通,女藤井問「你好嗎」,博子回答「我很好」。
女藤井向男藤井問好,也讓自己代表了男藤井,向博子問「你好嗎」,博子哭着說「我非常好」。
於是這時候,天堂之門終於打開了---《Gateway To Heaven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