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

Pokemon Go能夠令香港人快樂一點嗎?

Pokemon Go遊戲的火熱程度完全出意料之外,平日夜晚只有散步和跑步人士使用的維園等各區公園,因為成為了捉小精靈的熱點,而忽然變得人潮湧湧,手機屏幕的光芒照亮公園內漆黑之處,盛況不亞於年宵花市和中秋賞月之時。而且這不是一晚兩晚,而是每晚都如此熱鬧非凡,可謂前所未見!

當然,寫下此文之際,Pokemon Go在香港推出才剛滿一周,玩家的熱度能夠維持多久,只有繼續觀察下去才知道。無論如何,這隻遊戲已成為不分男女老幼的香港人另一集體回憶。

Pokemon Go在十幾年前已在青少年之前火紅過,當時我們手上拿着的都是GameBoy和一餅餅的Pokemon紅帶、黃帶、藍帶,不同顏色的遊戲版本有不同的精靈,同樣玩得不亦樂乎,而當時我們還不知道什麽是智能手機,大家的手機不外乎Nokia和「無得撈啦」之類。

當時的GameBoy和Pokemon,是童年集體回憶的重要一環。

說起集體回憶,近十年來好像真的沒有太深刻的印象,有哪些比較新的回憶和集體狂熱。不知是因為人長大了,不再沉迷或醉心於一些「幻稚」的事物,還是因為社會變化太急促、人愈來愈貪新厭舊、三分鐘熱度變半分鐘已算不錯。

當然也不是沒有,要數的話,數有2003年對抗沙士、50萬人七一遊行、每年的維園六四集會,還有再近一些的包括反國教運動、雨傘運動、佔旺佔鐘佔銅……都是牽涉社會不滿、政治爭拗的集體行動,回想起來縱使也覺得極具意義,但總是聯想起吵鬧、衝突和敵對,很難令人覺得單純的快樂。

Pokemon Go的出現,不但令「80後」重拾兒時的回憶,也賦予了「90後」、「00後」甚至「10後」新的集體經歷,更難能可貴的是,這回憶是真正令人感到高興和快樂的,大家一起上街,「佔領」公園甚至警署外面等等公眾場所,但我們所看到的,是期待和歡笑,不再是仇恨和憤怒的面孔。

對成年人而言,Pokemon Go是一種不算太過離地的對現實的抽離,在辦公室裡面或辦公樓外面撞到小精靈,令壓力爆煲的工作環境瞬間變得有點兒「超現實」,為一眾打工仔紓緩緊張情緒。放工後,西裝骨骨的上班族頓時變成一個個大朋友,通街拋波捉精靈,做無薪兼職精靈訓練員。

Pokemon Go除了吸引不分年齡性別種族的玩家聚首,也成為了不同組織機構與公眾溝通的新渠道。一些政府部門已在社交網站專頁以Pokemon作為話題發帖,吸引網民關注和回應。在警民關係嚴重對立的當今,警方也頻頻發出「溫馨提示」,呼籲市民捉精靈之餘要小心個人安全。政府和警方的憂慮,當然不只是出於玩家不小心遇到意外,而是任何群體行動都會令當權者警惕,會否演變成帶有政治成份的運動,或會否有人借遊戲之名來聚眾生事。

Pokemon作為警方展現親民的手法,筆者也有過體驗,有一天和友人在九龍寨城公園遊覽,兩名行咇警員見我們在按手機,就主動過來對我們說「嗰邊好多人係度捉喎」,提醒我們那裡多精靈。姑勿論是否警方高層下達「親民令」,還是只是這兩名警員出自好心(極可能他們也是玩家),雖然只是短短一兩句的交談,但相信也足以令市民稍為改善對前線警員的印象。

Pokemon Go成為了同時結合了網絡虛擬與現實世界的橋樑;同時使撕裂社會短暫癒合的「黑天鵝」事件。不管你是黃絲藍絲、毒撚腐女、型男女神、社運人士和警員、打工仔和大老闆、小商戶和大業主……大家在此時此刻,都為了同一個「信仰」--心目中的比卡超、卡比獸、超夢夢等等--而走在一起。借用羅文的歌詞一改︰放開彼此心中矛盾,精靈一起去追!

趁熱潮逐漸變得平淡之前,讓香港人曾經擁有這份單純的快樂,因為這份快樂,是比任何稀罕的Pokemon更加珍貴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