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

日劇《Beach Boys》︰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大海

繼《悠長假期》後,再次重溫九十年代的日劇,今次是《Beach Boys》(海灘男孩)。也許是舊片,而且更多的是關於友情、親情而非愛情,所以在網上的討論相對不算很多,有點被underrated的感覺。


「為了回去才來這裡」

與《悠長假期》相似,《Beach Boys》的主題也是「放假」,但比前者更進一步,兩位工作不順的男主角徹底拋棄在都市的生活軌跡,到「潮音海岸」的海邊民宿Diamond Head尋找新的生活方式。

《Beach Boys》的劇情沒有太多起伏,各個劇集之間連貫性不強,大都是主角和身邊的人遇上各種難題,最後都得以在笑聲中一一解決。

不過仔細看看,搞笑之餘也找到一些令人品味的東西。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故事,通過每一集揭開他們的人生經歷,以及如何與往事妥協、解脫、告別。

廣海(反町隆史)曾是奧運隊代表,海都(竹野內豐)是大企業的新星,兩人都因為工作上的挫折而來到民宿。而民宿社長的孫女真琴(廣末涼子)與在東京的母親分居,寧願留在海邊民宿幫助爺爺。至於酒吧老闆娘春子(稻森泉)則每天等待小兒子的來信。

雖然各懷心事,但總的來說,劇集都是在歡樂氣氛裡劃上句號。直至最後兩集,劇情急轉直下,民宿社長為了重溫年輕時滑浪的夢想,葬身大海,也促使了廣海和海都結束了暑假。因為老人曾對他們說︰「這片海是我的……你們去找屬於你們自己的大海吧!」

廣海和海都本來以為會一直留在民宿,廣海甚至認為「只要自己覺得暑假未結束,它就會繼續下去」。然而經營民宿多年的社長,早就看穿一切--「客人都是為了回去,才來這裡休假的」。

很喜歡最後一集的結尾,海都和廣海道別後,兩人都不再迷茫,堅定地望着前方,踏上自己的道路。

喜歡大海的話,一定不會討厭這齣劇,這是人和海的故事,也是人生海洋的寫照。


踏上各自的旅途,抱着相同的信念︰
一定在什麽地方有我的大海!




灑脫告別,再會看緣份

也許在現實很難出現,但劇中角色對「離別」這回事,都瀟灑得太迷人,尤其是兩位男主角最後的道別。是在民宿住久了,看慣了過客來來往往,培養出這種人生態度?

雖然共度了暑假,擁有美好回憶,但海都和廣海離別時,只是簡單寥寥幾句對話。相信他們並沒有留下聯絡方式,在手機還未流行的年代,揮一揮手,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分離,茫茫人海中能否再次偶遇,只能看緣份。

但正正是這樣,更突顯人的灑脫。明白每個人的生命軌跡不同,放下一句「再見了,你也要加油啊」,爽快地轉身起行。

把曾經的共同回憶好好收藏在腦海和心底,那就足夠了。無需交換Whatsapp、Instagram、Facebook、微信之類的即時通訊,為了保持聯繫而聯繫(現在更多是加了朋友還是互不瞅睬、形同陌路)。

不拖泥帶水,不勉強攀緣,這是那個時代的告別方式。


大團圓而有點多餘的SP

《Beach Boys》還有一個SP(特別篇),講述海都和廣海三個月後在塞班島偶遇,兩人都因為新的生活和工作而出現了改變,以至真琴和春子來塞班島找他們、四人相聚時,出現一種莫名的尷尬氣氛,不再像以往在民宿般打成一片。

海都和廣海最後還是放棄新工作,回到民宿,大團圓結局。這雖然滿足了觀眾對Happy Ending的期望,但反而與劇集本身的人生哲學產生矛盾︰既然民宿生活「不是屬於你們的海」,那麽海都和廣海就不應捨棄在塞班島的新開始,僅因一時的不愉快而貿然逃回民宿,這等於前功盡廢。

在塞班島上,海都在水族館工作照顧海豚,繼續與海洋續前緣;廣海接手女友家族的酒店生意,也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好工作。其實這兩份工,都算是「屬於他們兩人的海洋」。而且從時間段來看,他們說10月底才到島上,而他們被驅逐出島是聖誕節,那麽只是工作了短短兩個月而已!對於很多工作而言,這根本連試用期都未過,而他們工作都頗出色,如果完全為了變回原本在民宿時的自己,而一時意氣用事辭掉工作,則實在太可惜了。

人總是會改變的吧,我們都懷念舊日的情懷和那時的自己,但有些人、事和情,過去了就過去了,回頭再追,也不會完全變回昔日的模樣。海都和廣海的做法,難聽點說,根本是拒絕成長。

但願他們回民宿只是小休幾天,然後重新出發,否則呆在那裡太久,沉溺在喝啤酒、吸煙和嘻嘻哈哈的玩意,只會把青春和鬥志都消磨掉。


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

沒有夢想SO WHAT

從什麽時候開始,愈來愈多人把「夢想」掛在嘴邊,為了夢想不擇手段或放棄一切,又肆意批評所謂「沒有夢想」的人。

人如果冇夢想,同鹹魚有乜分別?周星馳這句話太深入民心,以至把不少人「洗腦」。

如何定義夢想,人生而有夢想嗎,到了人生哪個階段才會有,這些全都沒有標準答案,但我們還是像忠誠的信徒般,期盼夢想的出現和實現。

在香港這個高度商業化和政治化的社會,夢想無可避免與收入、職位、社會地位、權力、政治立場扯上關係。這是社會集體建構、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。

另一個現象是把夢想神聖化、道德化,使它愈來愈「離地」,看似高不可攀。甚至用自己的夢想來量度他人,互相比拚較勁,看不起他人、也貶低了自己。

其實夢想不一定要很崇高和遠大,它可以是很生活化和平民化,一項想學很久但一直未有學好的嗜好;一場期待多年未能成真的旅行;一種悠閒的生活方式和一份舒適的工作;帶着心愛的人去看自己心愛的風景……簡而言之,夢想可以是心願;是令自己有動力去做;令自己感到快樂的東西。

總是煩惱着為何自己沒有「夢想」,並為此覺得自己是一條鹹魚而內疚和徬徨,就好比煩惱自己為何沒有百萬年薪、做不了iBanker一樣。

被「夢想」這概念所騎劫和綁架,這不是擁有夢想的原意吧。

說到底,「鹹魚論」只是星爺戲裡一句台詞,大概他也料不到會被人奉為圭臬吧。Well,it's just your opinion, man.

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

夢旅人.夢裡人



《夢旅人》有一個寫意的英文名---Picnic---意即野餐。

光是看電影名和充滿陽光氣息的海報,很難猜到電影的情節是如此淒美。

電影甫開始,就將觀眾拋入一個惡夢。Chara飾演的少女「可可」(Coco)被送進精神病院,載着她的房車駛進一條狹窄陰暗的巷道,當時一名精神病院院友在路面鋪上一支一支的玫瑰花。紅色花朵是唯一的色彩,但最後還是被汽車無情地輾過了。

可可在院內認識了「小悟」和「捲毛」,三人懂得苦中作樂,在其中一次「探險」活動裡,小悟和捲毛在精神病院的圍牆上走到盡頭時,乖乖地折返。可可卻提出意想不到的建議︰只要一直走在牆上、不越出牆外就可以了吧。她輕輕一躍,跳出精神病院牆,落在旁邊另一個草牆上。這時電影配樂《Walk on the clouds》揚起,眼前一片藍天,豁然開朗。




捲毛跟着可可跳過去了,只有小悟一臉恐懼,只敢在原地駐足。捲毛和可可走着走着,來到一座小教堂前,牧師發現他們後,也爬到牆上,和他們一起聽着小童合唱的聖詩《Oh Saviour》,並送了一本聖經給他們。

對於信仰這回事,捲毛並不相信上帝,因為他所希求的「世界毀滅」願望,始終未獲上帝的賜予。可可則認為,父母親就是上帝,而這個世界是隨着她出生而誕生,並將隨着她的死亡而消失。

無論如何,兩人還是先回到精神病院。捲毛在聖經上發現「世界末日」是真的會發生,那麽到底是何時呢?他又茫無頭緒,翻到聖經最後一頁,看到出版年份是1997年10月7日,誤以為末日就是在不久後的10月7日發生。

於是,他們並帶同小悟再次出發,目標是找一個好地方,一起看着世界走向末日。

少男少女三人展開全新的探險,遵守精神病院為他們設下的「規矩」,小心翼翼地走在牆上、不步出「外界」半步。當然,吊詭的是,他們其實早已離開了院舍的範圍,可說是海闊天空任我行,卻仍依沿着各種各樣的牆邊來走。



這場旅途迷幻得恍如一場夢境,他們各自有過難以回首的經歷---可可誤殺了自己的姐妹;捲毛不堪被侵犯而殺了老師;小悟身世不明但極為偏執。然而,他們並無意要傷害「外面世界」的任何人,而只是懷着一顆單純的心,探索未知的未來。

正如牧師打趣所言,他們都是天使下凡。捲毛和小悟固然全身白衣,而可可雖然打扮黑色像惡魔,但何妨視之為黑衣天使?他們走過了廣場、高樓大廈、大橋邊緣還有火車軌旁。沿途可可和捲毛分別取得毛公仔和警察的手槍,作為他們的小玩意。一行人高興不已,天空還是藍得那麽清澈,同時,不幸的事情漸漸毫無預兆地降臨。

先出事的是小悟,他沒跟隨大隊,自己走到另一個牆上。也許看到同伴都找到了自己的玩意,於是也想為自己找一個,可是他在垃圾堆中找到的,竟是一隻人的手掌殘肢,把他徹底嚇瘋了。更詭異的是,捲毛完全無意幫助小悟,徑自繼續前行,可可多次叫捲毛等一下小悟,但捲毛充耳不聞。可可毫無辦法,只好緊跟着捲毛,把小悟拋棄。

小悟獨自被遺留在一塊荒地的牆邊上,一不留神摔了下來。由於偏執於「不可離開圍牆」的規矩,他拚命想爬回牆上,但牆太高了,而且他身受重傷,脖子摔斷、眼睛失明,根本爬不上去,在極度瘋狂和迷糊的精神狀態下,死在那片雜草叢生的荒地。

捲毛和可可最後來到連着陸地的燈塔下,等待世界的終結。捲毛忽然想起手槍,並向太陽開了三槍,以為太陽會爆炸。可可奪過手槍,語氣堅定而平靜地說,我決定要非死不可了,就讓我的死來洗滌你的罪吧,接着毫不猶豫地向自己的太陽穴開槍。

夕陽很美,烏鴉的羽毛黃昏的空中飄盪。三名夢旅人終於找到屬於各自的世界末日了。